一位当代印尼客家人的创富之路|丘昌仁:真情超越梦想(修改稿上篇)
他是国际食品产业链航母企业——印尼FKS Group集团的创始人。
工商之路从零开启,追求梦想不断超越。
他是印尼龙狮运动联合会主席。
他是该国客家社团精英人物之一。
无论何时何地,坚毅与慈悲,情怀和信念,
都是绽放在他心中永不凋谢的花瓣。
人物简介:
卷一 传承的力量
印尼有2亿7千万人,是世界上排名第4的人口大国。
这20多年来,在这个千岛之国每家每户的厨房里,几乎都少不了FKS Food(福克斯)集团供应的食品——糖、豆制品、小麦和大米面粉。
这家被行业人士称为“印尼的农垦集团”的私人食品公司,以独特的“从农场到餐桌”的商业模式,在五大洲的 20 多个国家,为全球2800多家客户提供服务。主要从事农业大宗商品(包括工业用糖、大豆、玉米淀粉、面粉、大米粉等)的交易、物流、销售,以及食品加工(饼干、面条等)。
每日每夜,其分布于西爪哇、北苏门答腊和南苏拉威西的大型工厂,都在源源不断把加工生产的数百万吨计农产品,卖到印尼全国159个城市的10000多间商超网点。
据2016年印尼媒体提供的数据:
“FKS集团每年进口并加工生产的大豆(豆粕)超过100万吨。除此之外,FKS Tereosa 工厂的湿法玉米加工能力达到每天 1,000 吨,每月生产 10,000 吨玉米淀粉;每月生产 7,000 吨葡萄糖浆,每月生产 2,000 吨固体糖浆。”
在此前后,印尼的FKS集团与马来西亚的Malayan Flour Mills 及日本的 Toyota Tsusho 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创建了该地区最先进的制粉公司;分别在万丹、望加锡、棉兰等城市开办了3家大型小麦面粉厂,每年大约生产80万吨优质面粉。
上图与下图:印尼FKS集团旗下的两座大豆和小麦面粉加工厂。
上述制粉厂,拥有最先进的技术和全球一流的生产设施,聘请了世界顶尖的专家负责经营。
下图:丘昌仁FKS集团在印尼北苏门答腊省首府棉兰新建的面粉工厂,屋顶全部采用了中国制造的光伏发电装置,太阳能容量为最高峰可达2.4 兆瓦。该项目系印尼同类工厂中最大的,同时成为本国面粉厂使用太阳能发电绿色能源的先驱者之一。
与此同时,FKS集团还在南美巴西等国收购经营大豆和甘蔗生产基地,并在全球10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办事机构。
作为FKS之前身企业的创始人和集团战略的掌舵者——印尼华商丘昌仁,却很少显山露水,其知名度远不像该公司产品的覆盖面那样广泛。
上图:FKS集团制糖公司的成品糖货仓。
下图:FKS集团位于印尼加里曼丹岛的粮食专用码头。
然而无论如何,他从一个土产公司的实习生开始起步,一路打拼,攀登跳跃,发展成为今天这样一个庞大的农产品产业链王国,堪称是一个传奇,也是值得我们解读的海外客家人创富的一个历史性标本。
与FKS集团高管亮相印尼国际食品博览会。
与华社精英拜会总统佐科威。
第一章 红溪河畔的青葱岁月
上图:丘府设施齐全的豪宅犹如一座精致的五星级酒店(翻拍于丘氏家庭影集)。
下图:“何时何地,都不会忘记我们是龙的传人”——丘昌仁先生全家福。
兄弟俩分别投靠在椰城经商的两位舅父——二哥江仁去了六舅那里,四弟昌仁则进入三舅的公司做“实习生”。
多年以后,丘昌仁这样总结了自己初出茅庐的那段经历。
他还有一位舅公,是妈妈的舅舅,住在红溪河畔,宅院比较宽敞。丘昌仁和二哥夜晚就寄宿在舅公家里。
这条窄窄的红溪河,由于历史上发生过荷兰殖民者屠杀华侨的惨案,当时曾致使河水变成了红色而得名。两百多年过去,河畔仍然是一个华人集居区。
从唐人街班芝兰出来,经过熙熙攘攘的早巴刹(Pasar pagi)向右转弯,沿红溪河左侧的三间土库路(Toko Tiga)再往前走,就是红溪路(Jalan Angke)上的居民区。
这里有一条不太长也不太宽的大街,50年前很少像后来这样拥堵,比现在看上去整齐很多,但也车来人往,热闹繁华。那时的河边,有不少高大的椰子树,傍晚的微风吹过,羽状的披针形的叶子在树顶摇曳。
椰树下面,是一排排华人开的商店,虽然不能跟市内豪华的大商场比,但在这一带已经算是很起眼的了。
2022年12月,丘先生带笔者重返雅加达红溪街的舅公家,在大屋后面的小院指着前面的平房对笔者说:那就是我和二哥当年寄住的地方。
“舅公家后院有一口水井,我和二哥每天上班早出晚归,都是在外面的食摊解决吃饭问题。晚上回来,就用水桶在井边提水冲凉。然后在房间看书,或说说一天的见闻,一般上都比较安静。”
丘昌仁对那里充满着亲切的回忆。
他在早市唐人街附近舅父的土产公司跑腿,当小伙计。
我那个时候在工作中学了很多东西,学以前学校没有学到的。业余时间,我还参加雅加达商业学院的补习班,类似于上了今天的专科学校,反正我比较喜欢学习。平时也找了很多书来读,总之是边学边读边做生意啦。我可能头脑反应比较快,学什么都容易上手!公司业务忙,我经常是一边接电话,一边打算盘记账,口应手到,噼里啪啦,分毫不差。哈哈!很受老板赏识。
除此之外,丘昌仁也经常揣着支票跑银行,也跑去小南门附近的早巴刹(Pasar pagi),同那里几十上百间的土产商户打交道。
舅父当时做糖的生意,买卖做得很大,就好像本地的糖王一样,所以在那里我也学了不少糖的业务。糖是政府管控的,舅父就跟国家的糖厂合作,购买,然后再批发出去。外地客商来雅加达经营土产,就在唐人街找巴刹巴基,就是我们说的早市,那里是全印尼土产批发最集中的地方。除了白糖,还做面粉、薯粉、土豆之类的,积累了一些经验和人脉。
两年后,这个聪明勤快的小伙计,基本上把有关土产生意的每个环节都烂熟于心,也懂得了怎样赚钱的窍门。但是他知道,这种“出门看天色,入门看脸色”的打工日子,肯定不是自己长久想要的生活。
小时候在楠榜,马路上经常会驶过漂亮的小汽车,那些上流社会的荷兰人在车上神气活现,似乎高不可攀,给了小昌仁很深的刺激。
他幻想着并暗下决心:
有朝一日,我也要过上这样的生活!
他和二哥出来闯荡,原本就是要干一番事业,出人头地。可是不当老板,怎么可能富贵闻达。父亲在家时,也常和他们兄弟说起一句客家人的谚语:祖业分不富,创业富长久。
“何况又没有祖业可分,趁年轻力壮,不创业更待何时!”
于是,几个兄弟决定开一间小店,经营土产杂货,批发兼零售,先干起来再说,这样大家可以合伙在椰城做些自己的生意。
昌仁和三个哥哥都拿出一点钱来,最初在红溪路上一个临街巷口,盘下一间很小的店铺,几平米而已,非常简陋。
二哥江仁那时已经离开六舅父的公司,主要负责店里的买卖,全身心投入兄弟们自己的事业。昌仁还在开展三舅公司的业务,平常也有关照店铺的生意,但并不具体打理。他虽然年轻,但视野相对开阔,心比较大,对在店里称斤称两、开票收钱没有兴趣,而是利用自己的人脉关系,帮着拉一些客户,搞定那些大宗订单。
大哥国仁和三哥冠仁,则在楠榜帮忙椰城的弟弟办货进货。
那间不起眼的小店一开张,生意就火得不行。
因为位置很好,开在临街的一个巷口,里面有一个热闹的菜市场,可以人流共享。店面太小,各种土产杂货只能摆放几麻袋的样品,可是主客依然络绎不绝。大宗货物寄存在舅公住家前面的店屋,有人来买货,一般都由二哥出面,大多是批发,价格数量谈妥,再从店屋的货仓直接出货。
常言道:“兄弟上阵一群虎,兄弟拉车八匹马”。他们台前幕后,干劲十足。
正是在红溪河畔那段难忘的青葱岁月里,丘昌仁与兄长们携手拉开了商海生涯的帷幕。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雅加达老城华人区,从小南门到早巴刹这一带,正是商贸最兴旺的时期。一到集市,舟船往来,人声鼎沸,卖布匹的、卖土产的、卖小吃的,商贾云集。其中早巴刹是远近闻名的土产交易中心,连带着与之相邻的红溪路,土产生意也非常活跃。
由于丘氏兄弟齐心协力,他们的土产质优价廉,顾客越来越多,那间木屋小店,不久便被一间正规的店面取而代之。
他们在旁边街上买下一间大的店铺,将近两百平米,前面堆满了各种土产还有杂货,只留后面一点狭小空间,摆放两张写字桌和一台电话处理业务。丘昌仁还在店铺背后买了一间屋子,上面再盖一层,他从舅公家里搬出来,有了属于自己的住房。
很快因为业务量不断增长,这间店铺又不够用了,于是又在同一条街上再买一间店面。“那时我们兄弟也没有多少闲钱,资金都在生意上周转,但是因为销售量比较大,所以能够筹到钱买店。”
一口气开了两间像模像样的临街旺铺,水涨船高,顺理成章。
丘昌仁便和几位兄长乘势而上,于七十年代中期联手成立了一间土产公司,取名Pt bersaudara索达拉(兄弟)公司。
现在,我们来介绍一下丘氏兄弟公司的四位创始成员。
大哥丘国仁,热心豪放,生性豁达,为人有长兄风范,做事比较超脱,喜欢大而化之,放手让弟弟们去管,并且都是鼓励,所以在兄弟姐妹中很有凝聚力。国仁长得天庭饱满,气度不凡,天生一副老板相,他始终都在楠榜老家,熟人熟路,有一个自己团队,一边经营自家的土产加工厂,一边帮助雅加达的兄弟公司料理仓储和转运货物。
二哥丘江仁,身材高大,长相英武粗犷,能言善辩,粗中有细,踏实认真。江仁1942年出生,年龄和大哥接近,但是性格完全相反,做什么都爱亲力亲为,要求严格,似乎总能发现存在问题。他做生意习惯步步为营,稳扎稳打,这方面又和四弟昌仁有很大不同。
江仁与昌仁同来雅加达打拼,哥俩相依为命,就算观念有别,有时难免意见相左,但兄弟感情一直很好,在平时生活交往中,昌仁始终保持着对二哥关心与尊重。
三哥丘冠仁,眉清目秀,头脑聪慧,斯文有礼,读书时是丘家兄弟成绩最好的一位,说话做事有条有理,非常端正。他心思缜密,文雅和气,时常引经据典,知识面相当丰富。冠仁那时也长期住在楠榜,配合兄弟公司穿梭于当地乡下,负责收购。
四弟丘昌仁,那时也才20出头,英俊帅气,那张充满稚气与朝气的脸庞,富有线条感,眼神专注聪敏,还透着几分性情中人的文艺范儿。用今天的话形容——妥妥小鲜肉一枚。
少年时代的丘昌仁。
他平时说话不多,但是极喜欢听歌,深情而善良,有着无师自通,别具一格的审美品位。若干年后,丘昌仁当选担任了印尼龙狮运动联合总会主席,组织并指导印尼全国广泛开展中国传统文化的舞龙舞狮运动项目。他把龙狮会所设在金融街区苏迪曼大街旁边一幢豪华建筑里,那是他自己的物业。
会所下面还建造了一座钢结构下沉式的私人歌厅,设计精巧,隔三差五便会邀请几位资深歌星,过来演唱那些怀旧的中文歌曲。
丘昌仁有时也亲自上台一展歌喉,但多半和朋友在那里倾听,陶醉其中。
与夫人同唱一首歌。
兔年大年初四,丘昌仁请一班朋友来他的私人音乐酒吧欣赏几位华人歌星演唱中文歌曲。这是他和歌星们自拍合影。
下图:笔者在丘氏菜园别墅采访丘昌仁和三哥丘冠仁先生。
熟悉丘昌仁的朋友都知道,他性格沉稳却不失诙谐,冷静的外表下潜藏着感性的一面,有时候冷不丁冒出一句幽默的话来,会逗得人乐不可支。
直到现在,每当他偶尔仰头发出欢快的笑声,仍是一派纯真模样,周围的人也感到轻松开心。这样的形象和做派,不仅有亲和力,更容易让人放心,而对其产生信赖。
可能是因为上述特质,丘昌仁早年间在生意场上广结善缘,关键时刻总能得到贵人的帮助。
再回到七八十年代,说说丘昌仁和兄弟们开办的公司,哥几个分工合作,各自发挥,都相当出色。
再后来,五弟涛仁、六弟河仁和七弟洪仁毕业长大,也都追随前面几位兄长的脚步,陆续来到雅加达加入兄弟公司,又开办了其他一些项目。
丘昌仁天生雄心勃勃,身上潜藏着一种不服输的狠劲儿。他说,“每当想做一件事,需要跳起来才能够的到,我总是问自己:别人能,我为什么不能!”
开头几年,我们做的土产就是类似木薯干啊,玉米、大豆、黄豆、米糠,有些不需要加工,有一些就要,比如收购的木薯干是一条一条的长条的,就把它们斩成小块的,运输到到欧洲,当饲料卖,饲养牛羊什么的。但这些土产都是普通的大众货,我们做得不够高级。整体来说,客家人做得没有福建人高端,福建人做的咖啡豆、胡椒啊,就比较高级,货值也高(比较贵),差别很大。
我们先在雅加达建立了一个销售网点,刚好这些人脉也跟我在商业补习班认识的人有关系,得到一些帮助。后来随着饲料行业的发展,楠榜很多东西也可以卖到雅加达。再后来我们自己也做咖啡、胡椒,我觉得别人能做的,我为什么不能做,一旦做了,别人做的成功,我就要比你更强!
兄弟公司日益红火,红溪路上的两间店面不能满足业务发展的需要,他们又在早巴刹对面购置了房屋,有了自己的办事处。
又过几年,再把公司搬到了雅加达库塔老城区的北边,那里附近有很多荷兰人遗留的洋行老建筑,散发着殖民时代怀旧的欧洲风情。他们在潘登安南路(Jalan bandengan selatan)添置了一幢中等规模的四层写字楼。
这期间,丘昌仁跑遍了印尼农业土产的大小产地,把握行情,并率先在泗水设立了公司的第一间分行。
那个年代,知识经济还没有到来,信息传播远未像今天这样发达。如果是现在,任何的商机,只需轻点一下电脑鼠标,全世界的商品价格瞬间一目了然,未等小业主们出手,掌握各种资源的大佬便会捷足先登。身为无名之辈,要想成功就格外不易。
而四五十年前,大家同在商海沉浮,还多少有点像古代的战将,凭个人练就的十八般武艺,一杆枪、一匹马,即可攻城拔寨。如果头脑灵活,又有魄力,敢闯敢干,再靠着良好的人脉关系和江湖名望,往往能势如破竹,一战定乾坤。
随着公司陆续在各地开设分行,一个辐射到大半个印尼的进货及销售网络很快建立起来。
1983年,庆祝母亲65岁生日,大哥二哥等兄弟姐妹为母亲祝寿。
最终,宝石湾公司从生死线上挣脱出来,保住了这块牌子,今天仍在继续经营。
从那时开始,丘昌仁一方面继续参与兄弟公司的运营,另一方面也更加自立自主,奋发图强延伸开创出更大的事业。
那栋大楼,外表看上去好像一家中等规模的星级酒店,室内装修却极其讲究而富有特色,所有墙壁清一色采用名贵的红木和柚木装饰,俨然早期欧洲著名的“东方快车”奢华包厢那种风格。
丘昌仁的这位朋友刚把全部装修完工,还没有来得及使用,自己的事业就遇到了危机,急需大笔资金过关。于是他找到好朋友丘先生,说:“昌仁兄,我想把这座大楼转让给你,好马佩好鞍,英雄骑骏马。我相信你的眼力,你也有实力,我现在有难处,就算你帮我一把!”
丘氏宝石湾公司办公楼内景一角。
丘昌仁看过大楼,十分满意,地点位置都很合适,便爽快答应,斥巨资将其买下。他把原先在潘登安的写字楼交给弟弟打理,自己的公司再度乔迁,鸟枪变炮,焕然一新。
2022年12月,丘昌仁带笔者参观兄弟公司宝石湾集团位于哈尔莫尼附近的写字楼。在他曾经工作多年的办公室,笔者随手拍下了这张照片。
本文之所以不厌其烦罗列了丘氏公司不断乔迁的过程,不仅是为了记录他的企业发展的脚步,更是为了证明主人公非同一般的见识格局与现代观念。
阿姆斯特丹市中心广场附近街景,丘氏上世纪九十年代收购的一家荷兰香料公司就在这条街上。
昔日王安石有诗云: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意思是说,登上飞来峰上的高塔,听说每到鸡鸣时分,就可在此处看到日出,不怕山间浮动的云雾遮住远望的视线,只因我已站在了山峰的高塔之上。
就这样,丘氏企业由高处俯冲,实现弯道超车,开始进入到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阶段。
2003年,他创办的集团由FKS Food and Agri Pte Ltd更名为Tiga Pilar Sejahtera Food;又经多方合纵连横,成为上市公司;再于2021年更名为如今的FKS Food Sejahtera。
如今FKS Food Sejahtera集团所在的雅加达苏迪曼大街金融商务区。
他的公子丘成义从美国留学回来进入集团,经过一番历练,成为CEO首席执行官,领导一个国际化的职业经理人团队开始发力,把企业迅速带入一个更加规范的运作轨道。
步入花甲之后,丘昌仁让自己从日常事务中解脱出来,其主要精力一方面用来谋划方向性的宏观战略,一方面用来投入有关社团的组织运作,为公益事业出钱出力。
FKS集团的旗舰公司成立于1992年,2002年在印尼证券交易所上市,是印尼最大和领先的食品和饲料原料供应商。谷物、油籽和饲料原料构成了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帮助塑造了 FKS Multi Agro 在印度尼西亚食品和农业业务中的成功故事。
该公司提供的商品支持该国食品和饲料行业的发展。我们最初是使用整条鱼为水产养殖业生产鱼粉和鱼油的先驱。在新千年之初,开始了我们的贸易活动,并继续成为印尼最大的饲料原料贸易商。我们为动物饲料行业提供油籽粕、动物蛋白粉和谷物加工副产品。我们还向食品加工商供应谷物和油籽,并且是印度尼西亚最大的大豆经销商。
2022年9月,丘昌仁在他领导的印尼龙狮运动联合会总部接受中国新闻社记者采访时留影。(中新社记者 林永传 摄)